極客網·極客觀察(朱飛)11月3日 數字驅動發展,計算成就未來。10月28日,鯤鵬應用創新大賽2022全國總決賽落下帷幕,為這場歷時半年之久的計算產業頂級賽事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大賽自4月份啟動報名以來,共吸引全國21個賽區的2000多個團隊,5000多名開發者踴躍參與,入圍超過1000個高質量初賽作品;經過長達6個月的層層篩選與激烈角逐,最終從7大賽道中評選出了7個金獎、14個銀獎、21個銅獎和13個優勝獎,分享了1000+萬獎金池。
值此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智能世界呼嘯而來之際,透過這場高手云集、頂峰鏖戰的應用創新“大比武”,我們或可一窺計算產業發展的未來走向。
鯤鵬應用創新大賽三載耕耘,成就計算產業頂級賽事
鯤鵬應用創新大賽定位于面向全球開發者的頂級賽事。來到第三屆后,大賽無論從規格、規模還是價值產出,都在加速呈現其作為計算產業頂級賽事該有的模樣。
規格方面,鯤鵬應用創新大賽是業界稀缺的定位于面向全棧開發者的賽事活動,從底層硬件、基礎軟件到上層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條都能夠參與其中。本屆大賽由21個區域的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華為,聯合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中國計算機學會高專委、基礎軟件廠商等各方共同發起,參賽隊伍囊括了領先計算市場的主流企業及個人開發者;決賽更是邀請到由院士領銜的各界專業人士組成頂級評委陣容,確保比賽的高規格、高質量、高水準。
規模方面,本屆大賽從以往的5個賽道擴充至7個,覆蓋數字政府、科技金融、企業數字化、openEuler、openGauss、HPC高性能計算,以及初創應用等更多應用領域,參賽選手也從企業開發者擴展新增高校和初創開發者。入圍作品也越來越多,2020年鯤鵬應用創新大賽入圍了700多個鯤鵬創新解決方案,2021年大賽入圍的方案數量達到840多個,今年大賽入圍的高質量鯤鵬創新解決方案一舉超過了1000個。
價值產出方面,走過三屆的鯤鵬應用創新大賽,正在成為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的最高展示舞臺、行業應用創新解決方案的源動力和孵化器,并持續為自主創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培養人才。三年以來,大量參賽企業和個人開發者依托鯤鵬全棧創新技術及大賽交流平臺完成了跨領域技術融合、完善了產品解決方案、提升了行業競爭力,一起見證并參與了鯤鵬生態的蓬勃發展。
“全棧創新”探明“最優路線”,鯤鵬從“可用”走向 “好用”
長期以來,制約我們計算產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缺“芯”少“魂”,相當于大樹沒有根。鯤鵬應用創新大賽鼓勵廣大鯤鵬開發者圍繞產業真實難題,基于鯤鵬全棧根技術進行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創新、加速跨領域技術融合、促進產業人才培養,實現技術、應用、人才的“全棧創新”,可謂探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計算產業的“最優選技術路線”。
這其中托底的鯤鵬全棧根技術,指的是華為圍繞硬件、基礎軟件、應用使能、開發使能的全棧創新,包括開放的鯤鵬主板,開源且持續進化的歐拉開源操作系統、openGauss開源數據庫、鯤鵬開發套件DevKit和鯤鵬應用使能套件BoostKit?;谶@些根技術,鯤鵬計算產業的合作伙伴便能夠更容易地發展自己的服務器,推出商業發行版操作系統和數據庫,以及加速原生應用開發,使能應用極致性能。
投射到鯤鵬應用創新大賽,2020年的大賽作品聚焦在將應用從傳統計算架構遷移到鯤鵬,主要追求“可用”;2021年的作品中40%以上方案運行在openEuler上,30%作品使用鯤鵬DevKit和鯤鵬BoostKit進行遷移和調優,逐步實現“好用”;今年入圍總決賽的56個作品中超過80%運行在openEuler上,超過50%和70%的作品使用鯤鵬Boostkit和鯤鵬DevKit,實現了方案性能、安全架構及系統性能的全面提升,更多行業核心場景邁入了 “好用”。
同時相較以往兩屆大賽,今年的參賽方案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和前瞻,涌現了隱私計算、政務云管、iBank4.0、證券極速交易、醫療科研云、極端天氣模擬與預測等創新解決方案,不僅覆蓋國計民生主流行業核心場景,還進入到具有代表性的氣象、分子動力學、流體力學等高性能計算研究領域。
與大賽成果交相輝映的是鯤鵬全棧創新技術在眾多關鍵行業領域“落地生根”。比如在電信行業,鯤鵬與亞信、浩瀚深度、東方國信等伙伴已經服務于三大運營商的網絡云、IT云與公有云;在電力行業,鯤鵬攜手南瑞集團、許繼、麒麟信安和岳能科技等伙伴也已服務于國網、南網電力調度系統。這些都表明,“全棧創新”的鯤鵬已經從“可用”走向“好用”,全面進入國計民生行業核心應用場景。
長期戰略投入深耕計算產業,鯤鵬筑牢數智未來發展基石
顯著成效得益于正確的路線,更離不開長期的戰略性投入。與三屆鯤鵬應用創新大賽的持續性大投入、大產出一脈相承,在華為及產業合作伙伴的同心協力下,整個鯤鵬計算產業也在進行長期性、戰略性的大投入,持續推進全棧計算技術創新發展,吸納全球計算產業優秀人才,孵化行業應用創新解決方案,加快構筑面向多樣性計算的產業生態。
技術方面,華為聚焦計算架構創新、處理器和開源基礎軟件的研發,攜手伙伴聯合創新,不斷夯實鯤鵬全棧技術底座。應用方面,華為提供全面使能工具,聯合數千家合作伙伴完成了大量解決方案的適配認證,實現在各大國計民生行業規模應用。人才方面,華為通過“產教融合”“鯤鵬眾智、優才計劃”“歐拉&高斯人才發展加速計劃”等,吸引海量開發者加入鯤鵬,夯實了計算產業持續發展的人才梯隊。
當技術、應用、人才圍繞鯤鵬生態不斷匯聚,鯤鵬也就自然而然成為數字基礎設施算力底座的首選,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面向未來,華為鯤鵬計算業務總裁張熙偉表示將始終堅持“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伙伴、發展人才”的生態策略,與廣大合作伙伴、開發者朋友共建鯤鵬計算產業。
展望2023大賽,他提出了五大方向設想。首先,從國計民生關鍵基礎設施5大行業向13大行業有序擴展。其次,鼓勵HPC高性能計算賽道逐步進入氣象、制造、生命科學等細分行業的科學研究。第三,在基礎軟件賽道導向牽引數據庫伙伴持續深入行業核心場景,突破數據庫層面的業務遷移和應用創新。第四,持續投入鯤鵬展翅伙伴計劃、鯤鵬科研創新使能計劃、鯤鵬眾智計劃等資源,孵化出更多的創新場景和初創企業。第五,繼續聚焦中國市場加強投入,保障生態持續繁榮,在現有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出歐拉、高斯、鴻蒙的元素以及PC端生態,滿足未來行業數字化發展需要。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毕嘈烹S著更多開發者攜起手來,朝著鯤鵬應用創新大賽及鯤鵬計算產業探明的“全棧創新”的“最優路線”前進,數智未來必將加速而來!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MBBF2023前瞻:全球ICT領袖相約迪拜,5G-A新時代如何打開?
- AI“拐點”“奇點”齊至,華為汪濤詳解行業智能化最新“打法”
- 全球建筑業智能躍遷,東博會看“中國方案”
- 摩根士丹利稱特斯拉Dojo超級電腦價值5000億美元,是否捧得太高?
- 來自德國慕尼黑車展的信號:車企爭相開發OS,中國力量崛起
- 蘋果iPhone 15發布會關注AI功能,但幾乎沒有談及AI技術
- “黑土地”結出“生態果”!泛微與華為云創新中心的融通創新之旅
- Arm想蹭英偉達傍上AI熱潮,但分析認為兩者有本質區別
-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涼了?仍有公司想去實現它
- Salesforce最新調研:用戶使用生成式AI存在很深的代溝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